图忆|温州旅沪先贤的家国情怀

图忆|温州旅沪先贤的家国情怀

车维娟 2025-04-22 炒股技巧 13 次浏览 0个评论

近日,由温州市政府驻上海联络处与温州大学上海校友会主办、凰丽时尚集团与锦时会客厅协办的“瓯潮澎湃上海滩——漫谈温州旅沪前辈的家国情怀”主题讲座在上海凰丽时尚集团举行,来自上海各界的温沪两地共一百余人参加了活动。

本次讲座特邀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上海市文联委员,温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张索教授担任主讲,他通过大量的珍贵史料,系统梳理了近百年来五十余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温州旅沪先贤的奋斗历程,涵盖文化界、艺术界、学术界、政界、商界等各领域。

图忆|温州旅沪先贤的家国情怀

抗战期间,62岁的项骧(右)在瑞安家中。

项骧(1880年-1944年),字渭臣,号微尘,浙江温州瑞安人。瑞安方言馆(瑞安中学的前身)创办时,他是首批入学的学生,当时由专任教习蔡华卿的精心教育,专习英语,兼学外国历史、地理。

1899年,项骧赴上海,入梅溪书院,师从张经甫先生。1901年考入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为特班生,与邵力子、黄炎培、马君武、李叔同、谢无量、郭弼等同学。蔡元培是学校的总教习。黄炎培著有《八十年来》,记忆在南洋公学读书之事较为详细。1902年年初,蔡元培跟从马相伯学拉丁文,并选派24位学生一起来学,其中就有项骧。

1903年2月,由项骧发起,他与马相伯一起,在上海徐家汇共同创办了震旦学院(复旦大学的前身)。震旦,意谓中华曙光,八卦“震”表东方,“旦”象形为太阳在地平线升起。1903年3月1日《苏报》的“学界风潮”刊登《震旦学院开学记》,报道说:“此震旦之设,实东瓯项君渭臣发起之。院设于上海西乡徐家汇、即天主堂古天文旧屋也。”《震旦学院章程》也由项骧起草,刊发于《翻译世界》第二期,《复旦大学百年志》第一编有转载。

1925年春,项骧回到家乡,专心教子读书,并以诗文自娱,间居上海。

国画家马孟容和书画、篆刻家马公愚

图忆|温州旅沪先贤的家国情怀

1926年,云巢先生赴沪与孟容介堪曼青合影留念,马孟容题记。(沈云巢)

马孟容(1892年—1932年),名毅,浙江温州人。毕业于浙江高等学校(今浙江大学前身),获理科学士学位。毕业后任教于母校、第十师范学校。1914年与同仁在温创办东瓯美术会。后赴上海发展,1926年应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之聘,任该校国画系教授。1929年与同仁在上海创办中国艺术专科学校,1927年与何香凝、柳亚子、经亨颐等人创立“寒之友社”,1932年在上海组织中华学艺社,积极参加上海书画界活动。与吴昌硕、王一亭、朱古微、赵叔孺、张大千、诸德彝诸名家交往情深。

图忆|温州旅沪先贤的家国情怀

上世纪60年代,上海中国画院张大壮(左一)与叶潞渊(左二)、来楚生(左三)、马公愚(右三)、邓怀农(右二)、陈巨来等合影。

图忆|温州旅沪先贤的家国情怀

马公愚(1893年——1969年),本名范,晚号冷翁,别署畊石簃主,浙江温州人。幼承家学。少年时,与其兄孟容就读温州府中学堂和浙江高等学校(今浙江大学前身)。1919年8月,与郑振铎、沈卓民等73人在温州发起组织永嘉新学会,1929年,与郑曼青、马孟容等创办中国艺术专科学校。1930年举办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被聘为委员。曾任上海美专教授、大夏大学文书主任。西泠印社早期社员。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成员,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著有《书法史》《书法讲话》《公愚印谱》《畊石簃墨痕》《畊石簃杂著》等。

篆刻家方介堪

图忆|温州旅沪先贤的家国情怀

1926年,方介堪与刘海粟摄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图忆|温州旅沪先贤的家国情怀

1947年4月,方介堪(左二)与夏承焘、马一浮、马公愚等合影。

方介堪(1901年—1987年)著名篆刻家,浙江温州人。他历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中国艺校教授等。晚年任温州博物馆馆长、西泠印社副社长。

上世纪20年代,方介堪在上海从事艺术创作,受聘于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也是今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从事篆刻教学,启蒙培养了一批篆刻人才,是全国最早从事篆刻教学的代表人物。那也是方介堪篆刻风格转变和印学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他在汉玉印、鸟虫篆、圆朱文及文字学著录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著有《古玉印汇》《玺印文综》《两汉官印》《古印辨伪》《秦汉对识拾遗》《介堪论印》等。

数学家苏步青

图忆|温州旅沪先贤的家国情怀

苏步青在中学数学教师讲习班授课。 复旦大学 图

苏步青(1902年—2003年),浙江温州平阳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1931年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后任复旦大学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名誉校长、教授。

图忆|温州旅沪先贤的家国情怀

1991年,学生(后排左起:忻元龙、胡和生、谷超豪、李大潜、洪家兴)为苏步青老师祝寿。复旦大学 图

躬耕教坛70余载,他引领着复旦大学数学学科发展,培养一代代数学英才,留下“苏步青效应”,为我国数学教育事业贡献卓著。在复旦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他与学生谷超豪、胡和生、李大潜、洪家兴、陈恕行都是中科院院士,留下“三代六院士”的佳话。

数学家谷超豪

图忆|温州旅沪先贤的家国情怀

2005年5月15日,上海复旦大学,著名数学家谷超豪在逸夫科技楼致辞。当天,百余位学者聚会复旦,共庆数学大师谷超豪先生80寿辰。

谷超豪(1926年—2012年),浙江温州人,数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谷超豪于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9年6月,获莫斯科大学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1月,任复旦大学副校长;1988年2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1999年8月,担任温州大学校长。谷超豪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齐性黎曼空间、无限维变换拟群、双曲型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规范场理论、调和映照和孤立子理论等方面取得了系统、重要的研究成果,特别是首次提出了高维、高阶混合型方程的系统理论,在超音速绕流的数学问题、规范场的数学结构、波映照和高维时空的孤立子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著名报人赵超构

图忆|温州旅沪先贤的家国情怀

《新民晚报》社长赵超构提出《新民晚报》要做“穿梭飞行于寻常百姓家的燕子”。

赵超构(1910年—1992年),笔名林放,中国新闻记者,专栏作家。1910年5月4日生于浙江瑞安(今文成县)大峃镇龙川村( 今属文成县大峃镇),民国初年随父迁居瑞安县云周乡屿头村(今浙江瑞安市云周乡屿头村)。早年就读于上海中国公学。1934年任南京《朝报》编辑。1938年任重庆《新民报》主笔。1944年参加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发表系列通讯《延安一月》。1946年任上海《 新民晚报》总主笔,并为《人世间》杂志撰写专栏杂文。1949年3月进入解放区。上海解放后,继续主持《新民晚报》工作。曾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延安一月》《未晚谈》《林放杂文选》等。

温州人是温州最宝贵的财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约60万温州人生活在上海,在沪温州人企业4万多家。为了更好地凝聚和服务在沪温州人、服务温沪两地的交流合作,温州市人民政府驻上海联络处近几年打造了一批“上海温州人家园城市客厅”以及“上海温州人家园服务基地”。其中,各“城市客厅”举办了政企交流、文化沙龙、培训讲座、金融对接等各类活动一百余场,成为集联络乡情友情、合作交流、宣传对接、资源链接、政策传递的发展平台,助力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济南华森老年公寓,本文标题:《图忆|温州旅沪先贤的家国情怀》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